冬虫夏草是虫还是草?
冬虫夏草既不是虫,也不是草,而是一种真菌与虫的复合体。在中国海拔3500-6000米高原上生活着一种叫蝙蝠夜蛾的耐寒昆虫,它的成虫期只有4到12天,而它的幼虫期却有680天—940天。在几乎同一海拔高度活跃着一种真菌叫中华虫草菌,它的孢子离开母体后随风飘散,落地后随雨水渗入土壤,遇到这种蝙蝠蛾的幼虫,中华虫草菌即钻入虫体寄生其中。
蝙蝠夜蛾幼虫染菌一般是在秋末冬初,大约一个月以后侵入虫体的真菌发育成菌核。与此同时,蝙蝠夜蛾的幼虫则停止了它的生命,完全变成虫草菌的供给体。虫草菌孢子吃尽了虫子的五脏六腑变成菌丝充满整个虫体,谓之冬虫。到了夏季五月菌丝就会从冬虫的头部慢慢萌发,破土而出,长出像草一般的真菌子座,称为夏草此时菌丝体头上的孢子开始小号菌丝弹射出去以繁衍后代,散发的孢子开始它们下一轮的生命,在此前是采收最佳时期。过了七月虫体内孢子几乎弹射殆尽,子座也随之枯萎,这时候的虫草已经没有少药用价值了,采之无用。这也是每次疗效有差别的原因所在。
冬虫夏草如何采挖?
虫草的采挖是个艰难而细致的过程。每年的采收只有两个月,对每颗虫草而言适宜的采收期却只有短短如果过早采挖,虫草孢子还没成熟,有效成分-菌丝含量会很低,因而药用价值也就大打折扣。如果过迟,菌丝耗尽,孢子飞散、子座枯萎同样也不合药用,而且那时积雪融化,也很难寻找。所以为了便于寻找和保证质量,最好在积雪还未融化、虫草生长最旺盛而孢子又还没有飞散的时候采挖。
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原上,即使最丰富的产地虫草的密度也不高。运气好的话,在一平米大的地方可能发现20多根。而现在更可能的情况是翻遍了上百公里的雪原也没找到一跟。一公斤虫草大约是2500-3600跟,这对一个有经验又有运气的本地人来说在以前可能只要几天,而现在起码需要几个月
|